茶馆,是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窗口:茶馆,有人把它比作小社会;茶馆,又是一部可读的社会史和文化化史。
“一市秋茶说岳王”,是诗人黄晦闻的诗句,描写秋日西湖,天高云淡秋爽宜人,在熙熙攘攘的茶馆里,茶客满座,大家喝着茶并神情专注地聆听说书人演讲鄂王岳飞的故事。"市秋茶”是一帧珍贵的杭州茶馆的历史速写。诗句凝练地反映了当年杭州茶室的景象。
杭州茶馆的肇始,应该追溯到宋代。特别是宋室南渡,建都杭州,把中原文化传播到了杭州。杭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吴自牧《梦粟录》曾这样记载:“临安巷陌街坊,自有提壶拎水者沿门点茶。或朔月望日者,如遇凶吉一事,点杯邻里茶水。"当时已出现专业经营的茶肆,《梦梁录》描述道:“茶馆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雪泡梅花酒,或舒脾饮暑药。夜市于大街有车担浮铺者,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茶起之时,需奏乐鸣鼓,非同寻常。"宋耐得翁《古杭梦游录》写到:“大茶坊张挂名人画。在京都只熟食店挂画,所以消遣久坐也。今茶坊皆然。"《咸淳临安志)记载:临安瓦子内聚集着酒炉茶灶,"南瓦,在冷桥西,有熙春楼。
中瓦,在市南坊北,咸淳六年更创三元楼。北瓦,在众安桥之南亦名下瓦,有羊棚楼"。
明代以后,杭州的茶肆、茶馆已十分普遍。吴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对当时杭州的茶肆、茶馆有很详细的描写:
又转过两个弯,上了几层阶段,只见平坦的一条大路,左边靠着山,一路有几个庙字。右边一路,一间一间的房子,都有两进。屋后一进,窗子大开着,空空阔阔,一眼隐隐望得见钱塘江。那房子,也有卖酒的,也有卖要货的,也有卖饺儿的,也有卖面的,也有卖菜的,也有测字算命的。庙门口摆的是茶桌子。这一条街,单是卖茶就有三十多处,十分热闹。.马二先生起身出来,因略歇一歌脚,就又往上走。过这一条街,上面无房子了,是极高的山岗。一步步走到山岗上,左边望着钱塘江,明明白白。那日江上无风,水平如镜,过江的船,船上的轿子,都看得明白。再走上些,右边又看得见西湖雷峰带,湖心亭都望见。那西湖里打渔船,一个一个,如鸭子浮在水面。马二先生心旷神恰,只管走了上去,又看见一个大庙门摆着茶桌子卖茶。马二先生两脚酸了,且坐吃茶。吃着,两边望,一边是江,一边是湖,又有那山色一转围着,又遥见隔江的山,高高低低,忽隐忽现。马二先生叹道:“真乃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 "
如果《梦粱录》中所写到的杭州茶肆、茶馆,是杭州茶馆的維形,那么《儒林外史》中的茶肆则是规模空前。茶肆已从南宋的挂名人画插四时花,让人消遣久坐,到明一条街,单是卖茶的就有三十多处。一边望着西湖和钱塘江,一边悠悠地坐着喝茶,把茶与杭州的山、杭州的西湖、杭州的钱塘江联系起来。
明嘉靖年间《杭州府志》对杭州茶馆还有这样的记录:旬月之间开五十余所,今则全市大小茶坊八百余所。各茶坊均有说书人,所说皆《水浒》、《三国》、《岳传》、《施公案》。清人范祖述在他的《杭俗遗风》中写吴山茶室:“吴山茶室,正对钱江。各庙房头,后临湖山,仰视俯察,胜景无穷。下雪初晴之候,或品茗于茶室之内,或饮酒于房头之中,不肯至于玻璃世界矣。
旬月开茶坊五十余所,可见当时社会繁荣。茶室从四时花、名人画到湖山江景,又出现说书人说《水浒》、《三国》,雪景品茗。
清末至民国初期,杭州茶馆多在西湖之滨、名胜之处,再也有在大运河、市区河畔之处和钱塘江边的。
当时,涌金门、闹市口一带曾是杭州茶馆的聚集之地 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南下攻占杭州城后,在今湖滨一带,即涌金门至钱塘门之间立满营(杭州人称旗营旗下营),以砖、石垒之,全长近十里。西湖边被高耸的城墙挡住,西湖游船都在涌金门一带停泊,俗称船埠头。外旁遂有“三雅园”和“藕香居”两大茶馆。三雅园店主王阿毛,专接旗营官兵。那时满族青年多养鸟,上茶馆斗鸟取乐,因此鸟声满园;藕香居系某庵币姑所开,接待一般茶客,无鸟声喧嚣,以清幽见长。两馆都临湖而建,凭窗眺望,远山近水,一览无余。藕香居临湖处植荷,夏日荷叶田田,荷花竞放,故茶馆名曰"藕香"。
辛亥光复,民国成立,拆掉了满营城墙,改造成马路,旧称延龄路,即今延安路。此处遂形成了新的商业中心,游船码头也从涌金门移至湖滨。1914年,嵊县人装子才在今延安路小吕宋百货店和太子楼酒家的楼上开了一家茶馆,名曰湖山喜雨台。登楼入口处悬挂一匾,上书“喜雨台”三字,名源苏东坡名篇《喜雨亭记》。登楼分左右两厢,以两道屏风分隔。右厢茶座,设红木或花梨木茶桌、椅凳。大八仙桌镶嵌大理石台面,桌与桌之间有两米距离,显得轩敞开阔。后壁张挂名人字画,增添典雅气氛。左厢除排列整齐的茶桌方凳外,有一只约两米见方的大棋盘,供高手比赛表演和棋友观赏品评之用,是杭城最早的大象棋盘。
喜雨台茶客盈门,生意兴隆,有应接不暇之虞。装子才和朋友王琴斋合作,在街对面即今水产商店楼上,再新开一家茶馆,初名“一壶春”,后易名“雅园"。两家支持互动,既满足了茶客的需要,又避免了与别人竞争。
湖滨路上的西园,与喜雨台、雅园并称“旗下三杯茶”。这三家茶馆的服务是一流的。有客到来,茶房(服务员)先绞热毛巾给客人擦面,然后问客人“喝红茶还是喝绿茶"?旋即将小方铁盒里分装好的茶叶倒进盖碗里,这是一种细瓷金边彩绘带茶托的碗。
泡茶的水壶一色是白铜长嘴,烧水的是紫铜大茶壶。茶客饮茶时间不限,茶房续水频频,热毛巾连连送上,殷勤备至。客人离座付茶钱,带给茶房小费,几与茶金相当。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西湖游船也是一个“小茶馆”。放舟湖上品茶,别有情趣。西湖上的手划游船,旧时多由青年妇女执业,人称“船娘”。游船陈设简洁,中间置两长椅,一小圆桌,桌上有一只茶盘,盘里置一壶四杯。游客下船坐定,船娘会沏上一壶茶,随后便荡桨而去。碧波之上,一叶小舟,桨声歇乃,船上人赏湖山美景,品龙井香茶,好不道遥自在。
据资料,新中国建立以前,当时杭州大小茶馆包括郊区在内只剩下二百余家。茶馆主要分布在市区主要街道和西湖风景区内的寺庙、庵堂。市区主要有:望湖楼、雅园、喜雨台、品芳等,还有一家专供养鸟人谈养鸟经、戏斗鸟的“鸟儿会茶”,市区街市茶馆多有生意人灵市面,探行情,谈买卖,不同行业常会分别固定在不同茶馆。而市区车站、码头的茶馆,一般昼夜营业,并备有竹榻、躺椅,方便候车等船客人喝茶休息。市区茶馆,当时数清河坊蒋检阅茶肆最为有名,正月十五闹元宵,蒋家将市区并不多见的月色大电灯泡点于茶馆内,以吸引过路行人驻足观望。而茶馆内奇茶异汤,随索随应。市区茶馆往往也是三教九流、地痞流氓出没之处业主忍声存气,茶馆被他们弄得乌烟瘴气。
从明嘉靖年间记录杭州大小茶馆八百余所,到新中国建立以前剩下的二百余家,可见社会的兴衰。从茶馆多为生意人灵市面、探行情、谈买卖,可侧面看出社会经济已较明、清要成熟,信息交流已成茶馆普遍现象,反映了人们对方方面面信息的一种渴望。蒋家的月色大灯泡在那个年代应该是一种最新科技的显现折射;而“鸟儿会茶”与地痞流氓出没茶馆,反映了杭州市民的世俗闲情与当时社会的混乱。
提示:请认准龙井茶官网,快速购买>>
老侯手机和微信:13967181121(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试喝)
上一篇:茶人的十二时辰
下一篇:杭州茶馆茶坊的新时代新风尚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杭州茶馆,市区的普通茶馆,如菜市桥茶馆、盐...
上世纪80年代,浙江是全国茶园面积最大、产茶量最多的省,但...
前不久在杭州永福寺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灵茶会。在那庄严...
常言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八年前,有幸去了苏州,即时为苏州的...
天下西湖三十六,杭州西湖最明秀。在这如梦似幻的春天,我误...
西湖龙井正式全面开采高清视频 色泽翠绿,甘醇爽口的龙井茶一...
西湖龙井茶是特殊自然环境、品种资源和炒制工艺的结晶西湖龙...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是不同的,所看到的美也因此不同, 正如同样...
我们一行四人来到杭州西湖边上的西湖龙井村。老远就看见茶农...
我的家乡是中国文化名城杭州,那里有许多特产,其中西湖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