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 > 西湖龙井百科 > 西湖龙井文化 >

西湖龙井游记——西湖龙井问茶,不枉此行

西湖龙井新茶西湖龙井泉,一家风味称烹煎。

寸芽出自烂石上,时节焙成谷雨前。

何必凤团夸御茗,聊因雀舌润心莲。

呼之欲出辩才在,笑我依然文字禅。

这首当年乾隆爷御笔的西湖龙井茶诗,也许连他自己都想不到,一不小心便成为了史上最大牌的形象代言人,西湖西湖龙井也因此而名声大噪。

兀自沉吟诗中,边上朋友拍肩提醒:“你不是来探茶的吗?”

西湖西湖龙井,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唯一被指定的“国家礼品茶”,且与“虎跑水”并称为“杭州双绝”,这一切,也早已让一个嗜茶多年的我把持不住了!

沿着美丽的西湖湖畔一路西行,到了西湖龙井路,放眼而去,见得漫山的茶园。这山前屋后的茶田青翠如黛,在湿濡水汽里成霭成岚。茶树在山边独自发芽抽叶,即使边上信步的闲人,我想此时他们的袖口里也都藏满了芬芳的茶风。在来之前,我便已听说西湖西湖龙井茶,按产地和品级,历来就被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字号。于是很自然地,我们探访的目的地,便是西湖西湖龙井茶的原产地,出产最顶级的“狮”字号西湖龙井而闻名,被誉为“中国茶乡第一村”的西湖龙井村了。

从西湖龙井路一路向上,蜿蜒前行,两旁依旧是满目的鲜绿,沿路诸多转弯,似乎都为衬托出西湖龙井村“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气场。见到“西湖龙井村”的牌坊,算是进了村。始见得西湖龙井村其实处于一个山谷当中,四面群山环抱,北面的山势缓缓地向南面“流淌”。据前来迎接我们的村干部说,有些人说西湖龙井村的名字是因为村内有口老西湖龙井,其实这样的传说并不靠谱。西湖龙井村之所以得名,是地理特征的一种表述——高高的山脊线像一条龙,中间的山谷就像一口井。在善风水堪舆者眼里,西湖龙井村俨然也是一处杭州城难得的风水宝地。

西湖龙井村里,沿街的每户人家,门前都支起了炒茶锅。采摘回来的新鲜茶叶摊在圆圆的竹匾里,放在通风处摊晾。炒茶师傅对门炒茶,这场景就是最好的形象广告——手工炒制,茶香四溢。路过村委会门前,拾级而上的茶园是西湖龙井村群体种保护区。从高处俯瞰,茶园呈不规则的梯田状,分布在山坡上。西北面是北高峰、狮子峰、天竺峰形成的一道山脊线,可以挡住西北寒风的侵袭。南面为九溪十八涧,溪谷深广,直通钱塘江,春夏季的东南风易入山谷,通风通气的地理条件为西湖龙井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放眼望去,到处都是一顶顶采茶工戴的遮阳帽。不出城市多远,就能见到这样漫山遍野的茶园,手工劳作的人们,真是一幅难得的风景。

陆洲东是西湖龙井村最年轻的炒茶王,当年刚满40岁的他,便在西湖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技术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我们一行人来到他家,陆师傅正好坐在家门前炒茶,他人瘦瘦长长的,一双手十指修长。他专心地炒着茶,叫人先泡一杯茶让我们先喝着。面对炒茶王亲手炒制的新茶,我格外留意品尝。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股淡淡的带着新鲜烘焙的香气直上头顶,看着如雀舌般伸展开来的嫩芽,在水中轻轻颤动,恢复了新鲜的绿色和饱满的样子。之后,芽尖朝上,芽梗冲下,慢慢地沉下水去。啜一口,似乎淡然无味,但心头却分明涌起了一种太和之味,十分舒服。此时陆师傅已炒完一锅茶,他起身来到石桌凳前坐下,向我们介绍说:“正宗的西湖西湖龙井基本特征为‘两叶一心’,最好的品种为西湖龙井群体种,也就是‘老茶树种’,茶叶通常为黄中带绿,呈糙米色,以80℃的水温泡之,杯中有豆花香,且入口有回甘。喝西湖龙井,口感最佳的则为第二道和第三道茶。”听完陆师傅的介绍,我拿起那杯群体种雨前西湖龙井茶又细抿一口,不觉已领会在心。

“既然来了西湖龙井,怎么不去御茶园走走?”陆师傅的话猛然提醒了我,对啊,不去御茶园,又怎能算是“西湖龙井问茶”?此时我亦饮够新茶,心满意足,便起身告辞。

进了御茶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著名的“十八棵御茶”了。这御茶树历经了二百多年的风霜,依然坚挺地吐露着它那鲜活的生命力,至今每年都会抽出新芽,从不失约。现在人们将它们用白玉栏杆围了起来,显然已把他们当做西湖西湖龙井的一个标志了。我饶有兴致地听着导游小妹讲述着“十八棵”的来历:据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到西湖龙井茶区,乾隆二十七年(1762)三月甲午朔日乾隆皇帝第三次到杭州,畅游西湖龙井,登上老西湖龙井品茶,赞不绝口,称其色、香、味、形俱佳,于是便御封了这“十八棵茶树”。此刻遥想当年乾隆皇帝为了一品西湖龙井茶的美,不惜舟车劳顿,四次五番下江南,今日的我,却是如此容易便心满意足,真是夫复何求。恰巧,边上工作人员也很时宜地又为我端上了一盏西湖龙井,于是再笑,端茶,一饮而尽。

原本以为,西湖龙井只是地名、茶名、泉名,其实不然。西湖龙井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种传承。那口龙泓井,始建于三国赤乌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井上所刻“老西湖龙井”三字则为当年苏东坡所书。早在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便有记载,只不过那时对西湖龙井茶称之为“龙团”。到了北宋,当时高僧辩才便隐居西湖龙井,建寺,种茶,成了西湖龙井茶的开山鼻祖。同时辩才也是苏东坡的老师,相传当时来西湖龙井拜访辩才的名士众多,辩才应接不暇,便立下规矩:“山门送客,最远不过虎溪”。但有一次,东坡来访,两人谈得十分高兴,在送行的途中,还是谈个不停。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虎溪桥,到了风篁岭下。左右吃惊地说:“远公已经走过虎溪了!”法师这才醒悟,哈哈大笑,还引用了杜甫的两句诗:“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成为了一段千古佳话。至今,在西湖龙井山麓,还存有当年“虎溪桥”“过溪桥”“二老亭”等遗迹。说到西湖龙井,还不得不提同为北宋时期的一位清官胡则,他晚年亦是辞官隐居在西湖龙井,现墓尚存,连当年毛主席都为他题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到了元代以后,西湖龙井更是不得了,据林右在《西湖龙井志序》中说:“西湖龙井距钱塘十余里,山水靓深,宋辩才法师行道处也……钱塘虽多胜刹,至语清迹,必曰西湖龙井,凡东西游者,不之西湖龙井,必以为恨。”看来,当时的西湖龙井便是南北游人必经之地了。

茶香薰得游人醉,茶过三盏,醉已八分!此时,朋友的一个眼神分明在告诉我,时候不早,该动身了。

归去的途中,一位刚刚下山的采茶女工迎面而来,背篓里是一片片泛着鲜绿的茶叶,她说这是劳动一天的成果。见我们要拍照,便害羞地转过脸走远了。夕阳下,从狮峰山流下的小溪涧里一位年轻村民拿着手风琴式的渔网在“桃花流水”的意境中诱鱼。此刻,我再也不忍叨扰西湖龙井村人享受属于他们的自在和忙碌了,心中浮动着的,是那句:茶本有心,生于草木间,不求美而自美,无意佳乃大佳!

西湖龙井问茶,不枉此行。

提示:请认准龙井茶官网,快速购买>>

老侯手机和微信:13967181121(长按复制加微信免费试喝

请致电:139-671-81121在线客服